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会意:从、从示。基本汉字。
祭,ji,从肉,从手,从示。〈动〉(1)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象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古人杀牲,一是为自己吃,再就是常把牲肉放在祭台上,“祭”字就是有酒肉的祭祀,即牲祭。本义:祭祀。(2) 同本义 [obit;offer a sacrifice]【释义】①供奉神灵或祖先:祭天|祭神|祭祖。②对死者表示追念的仪式:祭奠|公祭死难烈士。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朝于斯夕于斯,岁时伏腊祭(袁可立)于斯。”
字形演变过程:
1/3
甲骨文
1/4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从又、从肉,缀以数点肉汁下滴之形。从又,表示以手持物之义;从带肉汁下滴之祭肉,指祭祀供品,会合手持祭肉,致祭先祖,祈求庇佑赐福的意思,六书属于异文会意;后来为突显祭祀之义,增添形符「示」,成为从示、(祭)声的形声兼会意字。金文继承这种后期构形,又因「又」、「攴」都与「手」的意思相关,有些金文和简牍文字,用「攴」替换所从「又」旁,篆文、隶书、楷书则从金文构形。《说文‧示部》:「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本义为祭祀,从示、从又、从肉。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