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字晚出,始见于隶书。《说文》有「薶」无「埋」,「埋」之本字为「薶」。《说文‧艸部》:「薶,瘗(ㄧˋ)也。从艸、貍(ㄇㄞˊ)声。」段注:「《周礼》假借『貍』字为之,今俗作『埋』。」《玉篇‧土部》:「埋,藏、瘗。与『薶』同。」又「薶,瘗也。与『埋』同」,「埋」、「薶」互为异体,而《干禄字书‧平声》:「埋、薶,上通、下正。」以「薶」字为正字,「埋」为异体。今则教育部标准字、规范字都写作「埋」。甲骨文有、、、等字,像置牛、羊、犬等于地坎之中,并缀以尘土,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学者以上古祭礼有掘地及泉,坎牲置于土凵(坎),用土复掩牲体,以祭祀山林之神,见于《周礼‧大宗伯》,因以「薶」字当之,或读为「坎牲」之「坎」。「埋」字从土、貍省声。薶瘗用以祭地,故从土;从貍表示音读,兼表用土掩复坎牲。本义指古代坎牲、薶牲之祭地仪节。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