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虛)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丘、虍(hǔ)声。基本汉字。
虚,虗,xu ,从虍( hū)从丘(qiu,从北从一)。虚本谓大丘。大则空旷。故引伸之为空虚。虚是“墟”的古字,形声。丘的小篆是从北从一,后虚讹变为从虍从业(北)。大丘也。崐崘丘谓之崐崘虚。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谓之虚。【基本解释】1. 古同“墟”,大丘。2. 空:~无。~实。~度。~名。~左(尊敬地空出左边的座位,古代以左为尊)。空~。乘~而入。3. 不真实的:~伪。~假(jiǎ)。~妄。~惊。~夸。~构。~传。~张声势。4. 内心怯懦:做贼心~。5. 不自满:~心。谦~。~怀若谷(喻对人十分谦虚)。6. 抽象的:~词。7. 衰弱:~弱。~胖。~汗。~脱。气~。血~。8.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9. 古同“圩”,集市。
始见于战国文字,与篆文构形相同,都是从丘、虍声。新蔡葛陵楚简所从之「虍」,上像老虎张开巨口,下作人形,此为战国楚文字常见偏旁写法。而在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乙》的「虚」字,所从的「虍」、「丘」的写法,已和篆文没有差别。《说文‧丘部》:「虚,大丘也。」丘本指小土山,在此作为形符表义,「虍」即「虎」,从虎之字,多含有「大」的意思,在此表示音读,兼表「大」的意思,本义为大的土山。因借用为虚空、虚假、谦逊等意思,转注为从「土」从「虚」的「墟」,以保留「土山」的本义。所从之「丘」,楷书隶变作「丠」,再楷化为「」,教育部以「虚」为正字,以「虚」为异体。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