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ǔ
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禾、雨声。基本汉字。
黍,shǔ,从禾从雨。亦称“稷”、“糜子”。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黍,禾属而黏者也。——《说文》。按,今北方谓之黄米。天子乃以雏尝黍。——《礼记·月令》。黍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黍是中国最早用于耕作的植物之一。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1/3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之,纯像带有黏性的谷类植物。另一形作,缘于黍可酿酒,故增水为形。金文作,改从禾形,以表植物,则为战国文之形所承继。篆文作,以从禾、雨构形,而雨为水之误,则颇失其义。隶书三例,或从雨,或从米,或从禾,则益悖原形。楷书之形,沿自篆文以定体。黍由禾、水二字构成,又和禾、水二字没声音关系,所以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或以黍和水古声同属舌声透纽,二字双声,以为形声,可备一说。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