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āo
(繁體字: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从刂、从录。基本汉字。
剥:(1)bāo(口语),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花生“”剥皮“;(2)bō(书面语),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削“”剥夺“”剥落“”生吞活剥“。剥,制理。字义源于《周易》剥卦卦象。卦象上九位居五阴爻之上,有统制五阴之象,卦辞讲:“剥,不利有攸往。”剥的本义是以刀砍物而致物裂。从卦形看,上九之下的五阴有中间开裂之象,生活中最常见的用斧头劈木头一样,斧子劈上头一点,即可顺其丝纹裂至于下,由此可以总结出以点带面的管理思想。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战国文字
1/2
篆文
1/2
隶书

楷书

简体

《说文‧刀部》:「剥,裂(割裂)也。从刀、从录。录,刻割也。录亦声。」甲骨文剥作「」、「」二形。,从刀、彔声,与篆文构形相同。彔表示音读,兼表用刀割裂之义。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说文》另收从卜之异体「?」,与甲骨文「」形相同,从刀、卜声。卜,模拟龟卜灼龟剥裂的声音,表示音读,兼表兆璺兆裂之义。《说文‧卜部》:「卜,灼剥(灸而裂之)龟也。」声符卜、彔、剥古音相近,可相互替换。剥,本义是割裂,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战国文字、篆文、隶书及楷书并以「剥」为正字,以「?」、「剥」为异体。台湾标准字作「剥」,规范字作「剥」,声符「彔」笔形小异。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