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会意。基本汉字。
抑( yì)汉义为压,压制。抑制、压抑、抑止。抑强扶弱。抑扬(音调的高低起伏;沉浮;褒贬)。文言发语词:“抑齐人不盟,若之何”。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抑》,《诗经·大雅·荡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十二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九章,每章十句。是一首卫武公自警自戒的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1/2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从爪、从卩,会以爪抑人之意,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篆文同甲骨文,或又加「手」旁;隶书、楷书继承加「手」旁的「抑」。如果从篆、隶、楷来分析,「抑」字从「手」为义符,表示这是手部的动作;从「卬」为声符,有兼义功能,依《说文》,「卬」字本义为「望欲有所庶及也」(这个意思其实就是「仰望」,「卬」本来是「抑」字,被压抑住的人就会仰望,因而分化出「仰」,后来二义分化,分别写作「抑」、「仰」,而「卬」字则被《说文》解释为仰一类的意义),与「抑」义密切相关,因此「抑」从「卬」可以看成有兼义功能。「抑」字可以分析为形声兼会意。

甲骨文:
說文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