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形声:从礻、且声。基本汉字。
本义为“给力的先人”。形声字,从示,从且,且亦声。“示”指“先人”;“且”本形为“男根”,本义为“生育”,引申义为“增加人口”“增加帮手”“增加力量”,一般用为“加力”“给力”。“示”与“且”联合起来表示“给我们子孙力量的先人”。祖(且)本形为“男根”,这是受郭沫若1929年所发表的《释祖妣》影响,但是,现在又有相当多的反对意见,认为“祖”字本为陶罐之形,仰韶文化有不少祖先陶罐,并有将陶罐上部塑成人头状,大概是装尸骸用的,故后人以陶罐状之“且”为祖先之且。“祖”给子孙力量的主要表现就是:给子孙以众多的堂兄弟或族人。一旦有事,这些亲戚就会看在同祖同宗的份上伸出援手。东汉·许慎《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案:所释恐误。祖庙宜为“宗”。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1/2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甲骨文作,像庙主(宗庙祖先神位)之形。甲骨文又作,由「示」、「且」二字构成。从示,示祖先神灵之义;从且,声符,注明音读,兼表义,示祖先神主。会二字得祖庙之义。金文二例,并承自甲骨文第二例。战国文字二例,前例上端略见杂乱,下端从示、且声可见。篆文承自战国文字第二例。隶书承自篆文,楷书承自隶书,所从「示」隶变作「礻」而定体。

甲骨文: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