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
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像两人坐在土上。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1、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2、乘,搭:~车。~船。3、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4、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5、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6、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7、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9、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10、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11、同“座”。11、诉讼时在法官面前对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晋人使与邾大夫~”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1/2
战国文字
1/2
篆文
1/3
隶书

楷书

《说文‧土部》:「?,止(停下歇息)也。从土,从畱省。」古人席地而坐,从土,表示歇息的地方。甲骨文「坐」字像人以膝着席,席地跪坐,臀部依附在脚跟之上。战国楚简「坐」字上承甲骨文,从「卩」从「工」,「工」形系㐁(ㄊㄧㄢˋ,蓆子)形的讹变。秦文字「卩」作两人对坐之形,「工」形类化为「土」。《说文》篆文两人相对之「ㄗ」形,与「卯」形混同,所以误以为「从土,从畱省」。《说文》古文将左右跪坐人形,改为左右「立人」形,即楷书作「坐」的来源。汉隶承秦文字而将「ㄗ」讹变为「ㄙ」、「△」、「口」形。从甲骨文到楷书,「坐」字形构当是从二人、从土,以会「席地而坐」的意思。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