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字:基本汉字。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

金文
1/2
战国文字
1/2
篆文
1/3
隶书

楷书

简体

甲骨文、金文字形皆从大、手中持物,正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的样子,为「舞」、「无」之初文。战国楚系文字其上部作四竖二横划,下部作二木形,已不见舞蹈之意,而秦系文字仍作从大、两手持舞具之形。篆文字形则于秦系文字之中加一「亡」字,成为从亡、?声之形构,隶定当作「?」,而与「舞蹈」字区别为二。「亡」为逃亡,引申为消失、没有,作为形符,表示义与消失、没有有关;?,隶变作「无」,义为舞蹈,于此作为不示义的声符,表示音读。隶书从篆文之形而隶定作「」,或省变为「」,从火、?省声,为今日通行之形。《说文》另收有奇字「」,隶定作「」,未详构字之意。在六书中,甲骨文、金文及战国文字字形属于合体象形,篆文、隶书及楷书字形属于形声。

金文:
說文小篆:
六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