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或作「」,从卩、午声。卩()像人跽跪之形,午为「杵」的初文,二者相合正像人跪坐持杵操作之形,故有治用的意思。甲骨文又或从示、或从攴。「示()」像筹算竹片纵横的样子,本义为筹策,于此亦表示操作计算之意;从攴也有操作之意,二者当是重形繁文。金文仍有作从卩、午声的字形,也有增「辵」形者,则表示驱驰行走的意思。战国文字仍作从辵、声的字形,只是将「辵」字下的「止」移于「午」下,而有结合的现象。至篆文,则将「辵」字的「止」与「午」相合作「」,而「彳」、「卩」置于两旁,整个字形成为从彳、卸声的「」,已不易看出「辵」字了。《说文》另收有古文「」,驭的金文作「」、「」,战国文字作「」、「」,都像以手持策驱马的样子。隶书与楷书皆依篆文「」而定形。不论单作从卩、午声的「」,还是从示、声的「」、从攴、声的「」、从辵、声的「」、从彳、卸声的「御」,在六书中,皆属于形声兼会意,而《说文》古文「驭」则为异文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