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没有兼字。金文像一只手()同时握着两禾(),用同时拿着两禾来表示「并得」的意思,即同时拥有。如果只是手拿一禾,便是「(秉)」字。「兼」字,一路从金文、战国文字、篆文几乎没有特别的变化,仍保留着原来的造字特色。但到了隶书,笔划开始产生剧烈变化。篆文上方「」的弯头在隶书上仍然存在,只是「」被串连成了一条直线,形成了「」的笔划。接着上方的「」慢慢演变成点划,因此造就了「」的形体,这也是楷书「兼」字上方笔划的由来。至于下方「禾」的两个根部,到了隶书时,因为文字美观的因素,省略了「」内部的两笔,因此形成楷书「」的笔划。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