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2500个常用字之一。 造字法为会意:从页、从臼、从攵。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 中国朝代名:~代。~历。
- 指中国:华~。
- 姓。
1/2
甲骨文
1/2
金文
1/2
战国文字
1/2
篆文
1/2
隶书
楷书
甲骨文字形从日、从页。「页」本是人首,故可指人。人头上有日,表示天气炎热。金文或作「」,省「日」而增「?」和「止」;或作「」,「?」不变,除将「日」移至左旁外,并将「止」改作「夊」;「止」、「夊」都和脚有关,义可相通。「」、「」皆像人张手露足之形。战国文字或作「」,页、夊略有变形;或作「」,省「日」,而为《说文》篆文之所本。《说文》另收有古文「」,其下的「足」和「止」、「夊」同义,而上部的「」,或许是「页」的省变。隶书或据篆文之形而作「」,或省略「?」和「页」下笔划而成「」,此为今日通用字形。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
详细解释:
〈名词〉-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 通“厦”。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 姓
〈形容词〉-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常用词组:
- 夏播 xiàbō
[summer sowing] 夏天里播下种子 - 夏布 xiàbù
[grass cloth;grass linen] 用苎麻织的麻布 - 夏锄 xiàchú
[summer hoeing] 指夏季锄地的活儿 - 夏管 xiàguǎn
[summer field management] 夏季的田间管理 - 夏侯 Xiàhóu
[surname] 复姓
夏侯婴、 靳强、 纪信(夏侯婴,沛人,跟从刘邦起义,后封汝阴侯。靳强,祖籍西河,刘邦的部属,因攻击项羽有功,后封汾阳侯。纪信,刘邦的得力部将,因救刘邦脱险,被项羽烧死)。——《史记·项羽本纪》 - 夏后氏 Xiàhòushì
[the Xia Danasty set up by king Yu] 指禹建立的夏王朝。也称夏后或夏氏
钻燧于夏后氏之世。——《韩非子·五蠹》 - 夏季 xiàjì
(1) [summer]∶见“夏天”
(2) [shemu]∶埃及古历一年三季之一,每季四个月,其他两季为冬季和洪水季 - 夏口 Xiàkǒu
[Xiakou] 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由于汉水自沔阳以下古称夏水,故名。夏口在江北,三国吴置夏口督屯于江南,北筑城于武汉市黄鹄山上,与夏口隔江相对 - 夏历 xiàlì
见“农历” - 夏粮 xiàliáng
[summer grain crops] 夏天收获的粮食 - 夏令 xiàlìng
(1) [summer]∶夏季
(2) [summer weather]∶夏季的节令、气候 - 夏令营 xiàlìngyíng
[summer camp] 夏季开设的供集体人员短期休养、娱乐的营地 - 夏秋 xià-qiū
[estivo-autumnal;aestivo-autumnal] 夏季与秋季;关于或见于夏季和秋季的事物——主要指某种类型的疟疾 - 夏日 xiàrì
(1) [summer]∶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summer sun]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 夏收 xiàshōu
(1) [summer harvest]
(2) 夏日收获作物
(3) 夏季的收成 - 夏熟 xiàshú
[summer maturing] 夏季作物成熟
夏熟作物 - 夏熟谷物 xiàshú gǔwù
[fall grain] 秋季播种和在来年春季或夏季收获的谷物 - 夏天,夏季 xiàtiān,xiàjì
[summer] 同“夏 2 ” - 夏衣 xiàyī
[summer clothing] 夏季穿的衣服 - 夏禹 Xià-Yǔ
[Xia Yu] 夏代开国之主。颛顼孙,姓如人氏,其号曰禹,亦曰文命。初封夏伯,故亦称“伯禹”。为有天下之号,史称夏禹,又称“夏后氏”。在位八年,后南巡,崩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据传,禹治水,历十年之久,“三过其门而不入”,终于战胜洪水,民得以安。因此他是我国历史上劳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国王 - 夏耘 xiàyún
[summer hoeing (ploughing)] 夏锄 - 夏至 xiàzhì
(1) [summer solstice]∶对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夏至点的时刻;对南半球的居民来说,指太阳到达冬至点的时刻
(2) [solstice]∶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21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夜间最短 - 夏种 xiàzhòng
[summer sowing] 夏季的播种 - 夏装 xiàzhuāng
[summer clothing] 夏衣
百科解释:
“夏”,xia,从夊从页从臼。中国之人也。页,头也;臼,两手;夊,两足也。(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3) 泛指中国 [China]本意应该指季节,夏季四季之中,气候最为温暖,动植物生长繁衍最为繁盛的时候,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国家部落标志,寓意强大繁荣之意。夏朝的分天下为九州,铸九鼎作为国家象征,夏朝认为自己生活统治着世界的中心,万民人心所向之地,应为世界之主,故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夏朝统治地区,被称为中原,中国就是中原之国。以后的王朝更替,都有入主中原,定鼎中原只说。许慎的说文解字才有夏,中国之人也。
英文翻译:
summer; surname Xia; the Xia or Hsia dynasty c. 2000 BC; Xia of the Sixteen Kingdoms (407-432)
“夏”字组词:
包含“夏”字的成语:
相关谜语:
谜底为“夏”的字谜语有:
-
独处客中自安心
(打一字)
-
各自住嘴求一致
(打一字)
-
一息尚存,务须尽心尽力
(打一字)
-
一自初冬相聚,而今已过春时
(打一字)
-
友伴上百亲无间
(打一字)
-
自在天涯客心牵
(打一字)
-
吾心自与客心连
(打一字)
-
百友原来是一家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