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繇”字有3个读音,另见:
yóu
zhòu
“繇”: 造字法为形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小篆

楷体
详细解释:
〈动词〉- (形声。从系,本义:随从)
- 同本义 [follow]
鲁颜无繇。——《史记·弟子传》 - 动摇 [shake]
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史记》
〈名词〉- 力役,通“徭” [slave]
繇者揭钁,负笼土。——《淮南子·精神》。高注:“繇役也。”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史记·项羽本纪》
减太官,省繇赋。——《汉书·景帝纪》
又如:繇戍(遣民到边境戍守,服役。同徭戍);繇役(古代百姓为朝庭服劳役的义务。同徭役);繇使(指供力役及为使者);繇赋(徭役和田赋捐税) - 通“谣”。歌谣 [rhyme]
参人民繇俗。——《汉书·李寻传》。颜师古云:“繇,读与谣同。”又如:繇俗(歌谣风俗) - 古族名 [Yao nationality],秦汉时闽越族分为繇和东越两部
- 姓
〈形容词〉- 茂盛;草茂盛 [luxuriant]
厥草惟繇。——《书·禹贡》 - 通“遥”。远。[remote]
是以繇其期,足以日也。——《荀子·礼论》 - 另见 yóu;zhòu
百科解释:
基本信息1.繇 yáo古同“徭”:劳役。古同“谣”,歌谣。古同“遥”:远。古同“摇”:动摇。2.繇 yóu古同“尤”:从,由。3.繇 zhòu古同“宙”,占卜的文辞。4.茂盛。《汉书地理志上》:“草~木条。”(木:树木。条:指长大)拼音:yáo yóu zhòu 注音:ㄧㄠˊ ㄧㄡˊ ㄓㄡˋ部首:糸,部外笔画:11,总笔画:17五笔86:ERMI 五笔98:ETFI仓颉:BUHVF郑码:PVMZ笔顺编号:34433112523554234四角号码:22793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E47
英文翻译:
folk-song; interpretations of the trigrams; cause; forced labor; means
“繇”字组词:
包含“繇”字的成语: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