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首
  • 笔画12画
  • 部外9画
  • 结构上下
  • 仓颉RRWJ
  • 四角66500
  • 郑码JJKE
  • 五笔KKJF
  • 造字法
  • 五行
  • 笔顺 
  • 异体字       
  • “單”字有3个读音,另见:
    shàn
    chán

    (简体字: :基本汉字。
    ”异体字有:
    基本解释:
    1. 單獨、一個。與“複”相對。如:“單身貴族”、“單槍匹馬”。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兩世一身,形單影隻。”
    2. 奇數的。與“雙”相對。如:“單數”、“單日”、“單號”。
    3. 薄弱、孤零。後漢書·卷十九·耿恭傳:“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衝。”南朝梁·鍾嶸·詩品序:“寒客衣單,孀閨淚盡。”
    4. 不複雜、少變化。如:“簡單”、“單純”、“單調”。
    5. 零的代稱。宋·史達祖·西江月·三十六宮月冷詞:“三十六宮月冷,百單八顆香懸。”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至今那一串一百單八顆數珠,不知下落。”
    6. 衣物是孤層的。如:“單衣”、“單褲”。
    7. 記載事物的紙張。如:“名單”、“帳單”、“稅單”、“傳單”。
    8. 單層的布或衣物。如:“被單”、“床單”、“褥單”。
    9. 僅、只。如:“單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單說不做,是不會成功的。”紅樓夢·第五十二回:“他是忍不住的,一時氣了,或打或罵,依舊嚷來不好。所以單告訴你。”
    10. 孤獨的、獨自一人的。如:“單打獨鬥”。後漢書·卷八十二·方術傳上·李郃傳:“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單行。”

    字源及字形演变:说文解字 >
    1/3
    甲骨文
    1/3
    金文
    1/2
    战国文字

    篆文

    隶书

    楷书

    简体

    甲骨文、金文字形都具体勾勒出一支带有丫形杈头的长干,在杈头顶端分别绑有两颗球体物(可以用来攻击),而长干中段又有圆形物(可以用来防御)的狩猎或杀敌的武器。战国文字将丫形杈头独立为「吅」字,而与干身分离,此为篆文构形所承,所以《说文》解释为「从吅,吅亦声」,是根据讹变字形而来,其说不可从。隶书「吅」字俗写为「厸」。楷书承篆文构形而来。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英文翻译:
    sole; form; odd number; bill; list; only; surname Shan; single; CL:个
    “單”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