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甲骨文及金文之「则」字从刀、从鼎,是用刀刻划鼎纹之义,与《说文》籀文构形相同。古文字每单复无别,有的西周金文从二鼎,是制鼎之时,对照器样,刻划器物的意思。战国文字以后,「鼎」讹变为「贝」,则又《说文》古文构形从刀、从二贝的来源。战国文字有两种构形,一种继承甲金文从刀、从鼎;另一种则从刀、从贝,是篆文的所本。篆文、隶书从鼎、从贝两形并存,楷书则据篆文而来,定形为「则」。「则」字本从刀、从鼎,从刀,表示用刀刻划的意思;从鼎,表示原鼎器范,或同时并呈新鼎器样,《说文‧鼎部》:「则,等划物也。从刀、贝。」指依照原鼎器范,与刻划出之新鼎器样,丝毫不差,本义为用刀刻划鼎文。在六书中属于异文会意。教育部标准字作「则」,规范字作「则」,是偏旁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