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次常用字。 造字法为形声:从礻、司声。基本汉字。
基本解释:
-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堂。~庙。宗~。
-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词)。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示,司声。本义:春祭)
- 同本义 [spring sacrifice]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辞也。——《说文》
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礼记·月令》 - 供奉鬼神、祖先或先贤的庙堂 [temple]
祠,神祠也。——《汉书·陈胜传》注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史记·陈涉世家》又如:宗祠(祠堂);祠灶(宗祠;祠堂);祠馆(犹祠堂) - 祠禄的省称 [salary]。如: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祠禀(即祠禄)
〈动词〉- 引申为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此秦王之所以庙祠而求也。——《韩非子·十过》又如:祠求(祭神祈求);祠事(祭礼,祭祀之事);祠官(掌管祭祀之官)
常用词组:
- 祠庙 címiào
[ancestral hall] 祠堂 - 祠墓 címù
[ancestral hall and tomb] 祠堂与坟墓 - 祠堂 cítáng
[ancestral temple;memorial temple] 旧时祭祀祖宗或贤人的厅堂
百科解释: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相当于纪念堂)。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祠堂日渐增多。
英文翻译:
shrine; to offer a sacrifice
“祠”字组词:
相关谜语:
谜底为“祠”的字谜语有:
直接提示答案同
(打一字)
书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