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战国文字从囗省、员声。「囗」于战国文字中常有省形的现象,如「国」可作「」、「囩」可作「
」即是。「员」的甲骨文作「
」、金文作「
」,其下从鼎,战国文字之字形尚保留「鼎」字的形体。至篆文,则「囗」字不省,而将「鼎」字省易其形作「贝」,整体字形变作「
」。隶书将声符「员」改为「元」,楷书则又据篆文字形作「圆」。「员」本义为物圜,于「圆」中可表示圆义;「元」本义为人之首,于「园」中仅是不示义的声符。因此,从囗、员声的「圆」,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从囗、元声的「园」,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规范字作「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