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後 朱敦儒 ⌹译文对照同步注释
  • 直自凤凰城破后,擘(bāi)(chāi)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 直自:自从。 凤凰城:指汴京。这句写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汴京陷落。 擘钗:钗为古代妇女头饰,常充当定情信物,又或在分离时各执一半,以为将来复合之凭证,谓之擘钗。 破镜:据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将亡时,驸马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一铜镜各执一半,为重聚之凭,后果据此团圆。擘钗、破镜后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分离。 辽海北:泛指东北海边。 玉关:玉门关,泛指西北地区。
  • 自从汴京城被攻破后,妻离子散劳燕双飞。逃到天涯海角的亲人没有音信。常常梦回辽海北,夜夜魂断玉门关。
  • 月解重圆星解(jiě)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fān)回。
  • :知道。 杜鹃:据《成都志》载,蜀中有望帝,名杜宇,身死之后魂化为鸟,是为杜鹃。 塞雁:秋天雁从塞上飞回,故称塞雁。 一十四番回:指看见雁南归已经十四次了。即作者南来已有十四个年头。
  • 残月知道团圆,牛良织女星知道团聚,为何不见亲人归来?今年春天还在听杜鹃悲啼。年年看鸿雁从边塞飞来,至今已有十四回了。

  •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靖康之变后十四年(1141),词人翘首北望,想到故国山河已丢失多年,收复失地又渺渺无期,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心头,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显示全文


    赏析一朗读🎧

      词人借一位流亡江南女子怀念流落远方良人的口吻,描写了国破家亡的痛苦。

      上阕写女主人公自京城汴梁被金人所破后对离散了的亲人的思念。“直自凤凰城破后”中的一个“直”字点明了自城破至今思念一直不断,而这种思念又不同于一般的离别,还包含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的惊恐与担忧。“擘钗”与“破镜”是离乱的象征,标志着一个家庭在战乱中的毁灭,意味着恩爱夫妻被生生拆散,而“分飞”则进一步点明在仓皇中各奔东西彼此离散。“天涯海角信音稀”承“分飞”而来,进一步描写了亲人的分离。“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写出女主人公怀念良人的思绪的纷乱,“辽海”与“玉关”本相距万里,一在东北,一在西北,这里是泛指,表明女主人公不知良人流落何方,因而梦魂也无定向。

      下阕写女主人公翘盼良人归来而始终未归,这仍然是朝暮思念的继续,而盼归不归则更增加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焦虑不安和痛苦失望。“月解重圆星解聚”对下句“如何不见人归”是一个反衬,“解”字用得十分妥帖,“月”与“星”本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知道与否,但词人把月缺月圆、星散星聚的规律看作它们知道再圆再聚,这既有客观的依据和现实的合理性,又寄托了词人的主观意识,使之更好地对下句进行衬托。“今春还听杜鹃啼”中的“还”字饶有意味,它暗示往年此时正阖家团聚,而今只有自己一人独听子规啼血,哀不待言。“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这两句结尾尤耐人寻味,在内容上反衬出词人的失望乃至绝望的哀痛心境,在艺术上则呼应上阙的“天涯海角”和“辽海北”、“玉关西”。上下贯通一气,结构显得圆润统一。

      全词笔调婉转,格调哀伤,词情凄苦,在动乱社会所造成的离乱之苦中,重点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的深重苦难,它无异于一曲催人泣下的乱世悲歌,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展开显示全文


    赏析二朗读🎧
      此词约作于靖康之难后第十四年。上片开门见山自金兵破城入笔,国难当头,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亲人离散、夫妻惨别,是必然的命运。如若别离之后尚能消息往来,倒也能略感安慰,但又偏偏是天涯海角音信稀少。辽海北、玉关西,均指边塞偏远之地,与上句\天涯海角\相呼应,梦回、魂断,直写出山长水远、音信难通的痛苦和无奈。下片由月圆星聚的自然现象,引起无限感慨,无情之物尚能团聚,则人何以堪?\如何不见人归\一问充满辛酸。又到本就易惹愁绪的春天,又闻杜鹃声声的\不如归去\,又见那相传能寄信传情的旅雁,然而今年亲人的消息必然也是一场空盼的吧,一如以往十四年来的旅雁空回。收篇三句,平淡中直见字字血泪。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此词所写夫妻离散的个人悲剧,反映了整个时代的社会悲剧;所抒怀念亲人的一己之情,亦包涵了怀念故土的爱国意义。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