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shān)(xīng),蔬食常不饱。
  • :旅居他乡。 :经过。 :厌恶。 机巧:机智灵巧。习俗难居也。东都,隋置,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废。公元628年(唐贞观二年),号洛阳宫,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诏改东都。 膻腥:则臭味弗投。对,对头,敌手。
  • 旅居东都的两年中,我所经历的那些机智灵巧的事情,最使人讨厌。我是个居住在郊野民间的人,但对于发了臭的牛羊肉,也是不吃的,即使常常连粗食都吃不饱。
  •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 :难道。无,没有。 :因某种情况而感到困难。大药,道家的金丹。青精不如大药,叹避世引年之无术也。
  • 难道我就不能吃青精饭,使脸色长得好一些吗?我感到最困难的是缺乏炼金丹的药物(原材料),在这深山老林之中,好像用扫帚扫过了一样,连药物的痕迹都没有了。
  • 李侯金闺(guī)(yàn),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yáo)草。
  • 金闺:金马门的别称,亦指封建朝廷。彦,旧时士的美称。幽讨,谓寻讨幽隐。 瑶草:仙草,也泛指珍异之草。
  • 您这个朝廷里才德杰出的人,脱身金马门,独去寻讨幽隐。我也要离开东都,到梁宋去游览,到时我一定去访问您。

  •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这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杜甫在东都(洛阳),李白以高力士之谮(诬陷),亦放还,游东都,此赠诗,当在其时,故有脱身金闺之句。

    展开显示全文


    赏析一朗读🎧

      这首五言古诗《赠李白》为杜甫公元744年(唐天宝三载)所作。此诗共分两段,前八句为一段,后四句为一段。第一段八句自叙,表达厌都市而羡山林之情。第二段四句方及李白,赠李,表明欲遂偕隐之志。公元744年,李白受诏供奉翰林,旋被高力士谮言,帝赐金放还。李白讬鹦鹉以赋曰:“落羽辞金殿,是脱身也。”是年,李白从高天师授箓,同时事华盖君,隐王屋山艮岑。因此说“脱身事幽讨”。

    展开显示全文


    赏析二朗读🎧
      这是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在东都遇由翰林供奉被放的李白时所作。前八句自叙,后四句叙李。
      浦评:自叙反详,叙李反略。则似翻宾作主,翻主作宾矣。不知其自叙处多用“青精”、“大药”等语,正为太白作引。落到李侯,只消一两言双绾。而上八句之烟云,都成后四句之烘托。明乎彼己虚实之用,可与说杜矣。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