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祖咏 ⌹译文对照同步注释
  •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 刘郎中:郎中,官名,作者的友人。 别业:别墅。本宅之外另建的园林游息之所。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多有别业。唐时此风尤盛。 近臣:皇帝的亲信。 :离开。 :指双亲。
  • 皇帝的亲信刘郎中在田野有一座清幽的别墅,但不肯独自行乐,经常找亲近的人设宴共享。
  • (jì)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 霁日:指雨过天晴。 烟火新:是指古时习俗清明节前一天禁烟火,清明皇帝才颁新火给贵戚近臣,故叫“烟火新”。
  • 这天雨过天晴,园林景致更加幽美,清明设宴,想必是用皇帝赐给近臣的新火了。
  •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 刘郎中常以文章学问聚会朋友,有道德不会孤单,自有人来结伴为邻。
  •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 池照:是指阳光在池水上返照。
  • 阳光在池水上返照进,客人定到晚上兴尽才回去,杯中的春酒带着药的香味。
  • 檐前花覆(fù)地,竹外鸟窥人。
  • 屋檐前落花满地,竹丛里的鸟儿常来窥看客人。
  •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 桃源:桃花源。后世因以桃花源代指避世隐居之地。 隐沦:隐士。
  • 身居于这样清幽的地方,何必再寻找什么桃花源。

  • 祖咏(699~746),字、号均不详, 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后入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这首诗作于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前后,是作者参加司勋刘郎中别业的宴会后而写的。

    展开显示全文


      这首诗叙述清明节诗人在刘郎中别墅的宴饮情况。第一句写刘郎中在田野有别墅,为人和蔼,第二、三联写刘郎中在清明前后以文会友,第四、五联写别墅中的池塘、药酒、花儿和鸟儿的景象,最后一联总写别墅就是一个室外桃园,很合适隐居。作者善化用和拟人的手法,动静结合描绘一幅以文会友的情景,作者融情于景,表达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起而破题,点明“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之事。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便来承接上联,进一步写出清明的情景:清明多雨,而“霁日园林好”,这一天更是到处传接“新火”,但这只是大处来写清明春日之景。

      “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是对主人的称颂,同时也将作者的笔转到眼前之景:“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是写主人居住的环境及其悠游、闲静的生活情态。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属对工整,写景更是传神,虽然也只是平常的句子,但它写出了仕途之外最令文人士子们向往的一种生活。

      同时“花覆地”、“鸟窥人”写出了这园林、居处的幽静、适意。有了这样的描写、渲染,诗的结句中,诗人自然要有感慨了:“何必桃源里”,这就是一个世外的桃花源。不必去苟营于仕途、官场,有这样的环境,正可以“深居作隐沦”。

      诗人的感慨,表面看来自然是有一份洒脱,可这一些也许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是面对窘困、穷愁时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劝慰,当然在席筵之上,更有它的一种应酬意味,诗的本身当然也不会再隐含什么深意,但当读诗的人,明白了诗人的那种心态,又听他吟诵这样的诗句时,在心中才起了一种别样的滋味,这感受中有一种无奈,这只是读者内心的事了,但它是由诗作引发而起的,那么就不能不说诗歌本身也确有一些言辞之外的东西。这样说来,这酒席上的应酬之作,也有可读之处了。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