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显示全文
﹀
这是刘庭信所作的套曲《春日送别》的第一曲,在元散曲中久享盛誉。全曲先写景而后抒情,由景生情,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这首曲子的曲辞确实是“语极俊丽”。开头四句,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这四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使用的是互文手法,梨花瓣落,因为雨打,更因为风吹;柳条稀疏,因为风拂,也因为雨洗。花落柳疏,也透露出隐隐的哀愁。这种情绪,在“春事成虚”以下五句中得到了充分表现。梨花瓣落,春将归去,故云“春事成虚”。这里的“无奈春归去”既指自然界的“春”,也指即将远去的“人”;同样,“春归何太速”一语,既是对匆匆而尽的“春”的质问,也是对匆匆离去的“人”的埋怨。而最后的“试问东君:谁肯与莺花做主”,便由怨而转为幽愤了,亦暗扣了题旨“送别”。
展开显示全文
﹀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