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显示全文
﹀
展开显示全文
﹀
这首小令虽说只有短短四句,但曲家却以清丽的语言,为读者创造出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在作者笔下,吴国良技艺高超,箫音低回清婉。倪瓒泛舟江上,听其吹奏。箫声空灵辽远,如幻如真。那江中晃动之月影,朦胧缭绕之春雾,均为吴郎精妙绝伦的洞箫演奏布置了浓重的令人神往的艺术欣赏氛围。这美妙的箫音,会招致娥皇与女英前来鼓瑟呢,云水之间,声音由远而近,似乎是神女的环佩在轻摇、碰撞,是那么玲珑动听,女神真的眷顾,闻箫声而来。
当然,这样的想象终归只能是想象。作者的意图,一是对友人技艺由衷的赞美,一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元代无休无止的动荡,带给曲家的是性灵的遮蔽感和人生的幻灭感。所以,脱迹尘氛之外,扁舟一叶,吹箫度曲,成为其理想的生活方式。“晚益务恬退,弃散无所积,屏虑释累,黄冠野服,浮游湖山间以遂肥,丰采愈高,不为谄曲以事上官,足迹不涉贵人之门,与世浮沉,耻于炫暴,清而不污,将依隐焉”(元周南老《元处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倪云林人格高标,文骨清逸,隐于五湖三泖之间,这本身就是一幅大写意。
总之,此曲短小精悍,神韵超逸,正如倪瓒画作中的小品,冲淡醇雅,不为俗染。
展开显示全文
﹀
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
那里是清江江上村,香闺里冷落谁瞅问?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