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迈其邦,昊(hào)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 :语助词,一说为“按时”。犹言“现时”、“今世”。 :林义光《诗经通解》读为“万”,众多。 :国。此指武王克商后封建的诸侯邦国。 昊天:苍天,皇天。 子之:以之为子,谓使之为王也。即视诸侯邦国为自己的儿子。 :语助词。一说指“实在,的确”。 :同“佑”,保佑。 :顺,顺应。 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 薄言:犹言“薄然”、“薄焉”,发语词,有急追之意。 :震动,指以武力震动威胁。 :指各诸侯邦国。 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 怀柔:安抚。 怀:来。 :安。 百神:泛指天地山川之众神。此句谓祭祀百神。 :指祭及。 :黄河,此指河神。 乔岳:高山,此指山神。 :诚然,的确。 :指周武王。 :犹“为”。 :君。
  • 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戢(jí)干戈,载橐(gāo)弓矢。我求懿(yì)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
  • 明昭:犹“昭明”,显著,此为发扬光大的意思。 :发语词,无实义。 :顺序,依次。 序在位:谓合理安排在位的诸侯。 :犹“则”,于是,乃。 :收藏。干,盾。 干戈:泛指兵器。 :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 :周人自谓。 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 :施,陈列,谓施行。 :犹“是”,这、此。 :中国。指周王朝所统治的天下。 :指保持天命、保持先祖的功业。
  • 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这是周武王灭商后,巡行诸侯各邦,祭祀苍天和山川诸神的诗。《国语》说此诗为周公所作。

    展开显示全文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

    展开显示全文


      全诗十五句,毛诗、朱熹《诗集传》皆不分章。明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分为两章,以“明昭有周”起为第二章,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因之。但细审诗意,前半颂武王之武功,后赞武王之文治,语意连贯。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长短不齐,文气亦觉紧缓不顺”(方玉润《诗经原始》),所以还是从旧说以不分为好。

      此诗采用“赋”的手法进行铺叙。开头即说周武王封建的诸侯各国,不仅得到了皇天的承认,而且皇天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而他们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这就首先说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说武王不仅能威慑四方,而且能安抚百神,所以他的继立,“明昭有周”,是能发扬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辉功业的。接着又写武王平定殷纣、兴立大周、封建诸侯之后,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并以赞叹的口气说:我们谋求治国的美德,武王就把这美德施行于天下四方了。最后一句,总赞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与首句遥相呼应。可见,此诗从头到尾,语意参差、语气连贯,而皆起伏错落有致,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深挚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联系作为全诗的主线,重点歌颂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层次清晰,结构紧密,在大多臃肿板滞的雅颂诗篇中,不失是一篇较为优秀的作品。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