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é)初生,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 精列:乐府旧题。精,指精神灵气,古人认为这是生命的本原。列,同裂,分解。精气分解指人的衰老或死亡。 造化:天地自然。 陶物:即造就万物。陶,制作瓦器,引申为化育、造就、培养等。
  • 万物初生,化育万物,终始循环,难道大自然就没有终结的时候吗?
  • 莫不有终期。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 何为:为何,为什么。
  • 自然万物都有自己的终期,即使是古代的圣贤也不能避免,那为什么还要为生命走向尽头而担忧呢?
  • 愿螭(chī)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 螭龙:传说中无角的龙。 昆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西方神山,被称为中国山脉的“太祖山”。
  • 但愿那无角的螭龙能为我驾车,将我带到魂牵梦绕的昆仑山。
  • 思想昆仑居。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 见期:期望见到。 迂怪:神灵怪异。
  • 心里想着神仙居住的昆仑山,期望看到山上的神灵怪异。我还有一个心愿是到海上去看一看蓬莱仙山。
  • 志意在蓬莱。周孔圣徂(cú)落,会(kuài)(jī)以坟丘。
  • 志意:心愿。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名,是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亦常泛指仙境。 徂落:同“殂落”,死亡。
  • 我最大的心愿是到蓬莱仙山求得长生啊。可是,品德高尚的周公和孔圣人也要死去。会稽山上的坟茔就埋葬着大禹这样伟大的君主。
  • 会稽以坟丘。陶陶谁能度(duó)?君子以弗忧。
  • 会稽:此处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南部,是中国五大镇山之南镇。 陶(yáo)陶:漫长的意思。此指漫长的岁月。一说快乐的样子。 :估计,推测。
  • 大禹这样伟大的君主也埋葬在会稽山上。古往今来,有谁能度过漫长的岁月,永世长存呢?心胸旷达的人应该不会为死而感到担忧。
  •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 君子:指心胸宽广,有作为、有见识的人。 :不。 时过:一作“过时”。 :少,微小。
  • 不知不觉中已到了垂暮之年,时间匆匆地过去,来日不多啊,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从诗中“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两句推测,此诗当作于曹操的晚年时期。曹操爱好音乐,今存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有些诗歌有可能是即兴唱出的,内容时转时断时续,并没有经过严密的构思。这首诗就是这样。

    展开显示全文


      此诗为曹操游仙诗代表作,真实地反映了一代政治家曹操希望完成统一大业,而又无法挽留时光的感伤。

      全诗大致可分四节。第一节六句,意谓自然造就的万物,包括贤能的圣人都难免死亡。死亡是必然的,不必为死亡而忧伤。但由于长生不死传说的影响,曹操又产生了幻想,于是接下去的第二节五句,由写现实的人间转写幻想的仙境,表现了对长寿的期望。但仙境毕竟是虚幻的,因此接着第三层六句,又转写现实的人间,写周公、孔子和大禹这样的圣人都死去了,说明没有人能够长生久存。明智者不必为生命短暂而忧伤。最后一节用两句诗收束,发出了“年之暮奈何”的感慨,表现了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晚年的曹操随着生命的流逝,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有生之年要完成统一大业的难度。这首诗写的是曹操对生命与神仙的思考。一方面,曹操也幻想着“螭龙之驾”,生活在“昆仑”、“蓬莱”之中;另一方面,他并没有沉湎于自己的幻想,而是清醒地知晓,神仙世界仅是幻想而已。因为“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即使是圣人贤人也会死亡,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因此曹操自我安慰说“君子以弗忧”。既然明白神仙世界是虚幻的,生命必然会走向终结,那么诗人就应该乐天知命,不服忧愁了吧?恰恰相反,理性的诗人对此的确明白,但他忧愁依旧。“忧”在诗中二度出现,“何为怀此忧”、“君子以弗忧”。忧愁其实一直伴随着诗人,并不以诗人的理性清醒而逃遁。“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是晚年曹操心头永远的痛。此诗清晰真诚地袒露出晚年曹操的心理世界。这一心理世界,复杂而微妙。

      曹操素怀统一华夏之志,但是,“造化之陶物,莫不有终期”,年已迟暮的曹操尚未完成他的事业,于是他想到要去昆仑、蓬莱寻求长生之术,来完成他未竟的事业。但是,正当他沉浸在陶陶快意的遐想中时,现实与期想的矛盾,又使他发出了“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的感叹。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