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 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 日晴潇湘渚(zhǔ),云断岣嵝(lǒu)(cēn)
  • 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岣嵝:衡山的主峰。:岑崟(yín)山高峻貌。此为岣嵝山之高峻。
  • 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 仙驾:驾,特指大禹的车。
  • 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 凝情:凝,凝聚,集中,这里指怀着深情。景慕:崇敬景仰。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通荫。
  • 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2):水中间的小块陆地。(3)岣嵝:衡山的主峰。(4):岑崟(yín)山高峻貌。此为岣嵝山之高峻。(5)(6)仙驾:驾,特指大禹的车。(7)(8)凝情:凝,凝聚,集中,这里指怀着深情。(9)景慕:崇敬景仰。(10)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11):通荫。

      空旷的原野春草绿茵茵,清晨远处的树林黄莺儿鸣叫声声。
    潇湘大地碧空万里,天边的云雾横断到了岣嵝高峰。
    大禹的车驾早已望不见踪迹,人世艰难实难胜任。
    凝神遐思徒生仰慕,苍梧之野正是万里绿荫。

    展开显示全文


    赏析一朗读🎧
      《零陵春望》这首诗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期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早春时节永州野外的美景,抒发了作者被江南明媚春光引发的欣喜之情和“处末世而思圣君”(王国安《柳宗元诗笺释》)的感慨。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诗一开头就向读者展示出一幅城郊野外美丽的春景图。春天早早来到了潇水河畔,诗人迎着初升的太阳,踏着晶莹的露珠,登临高处。只见广阔的郊野早被春风吹绿了,远处的树林一群群黄莺欢叫着飞来飞去。诗人视野开阔,画面颜色鲜明,景物有静有动,有视觉所见,有听觉所及。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和煦的阳光撒满潇湘大地,青草、绿树披上了一层粉红的薄纱,江面上泛着粼粼的金光,江中的小洲染上了新绿,蓝天上白云飘浮,渐渐消失在衡山方向。这江南的春色多么美好!作为遭受严重挫折,“待罪南荒”的作者似乎暂时忘却了一直积压心中的郁闷,为眼前的景色心动、欣喜。然而又明显的带着一分抹不掉的忧思。这两句写景由俯视转为仰视,角度不同,景色的特征各异。“日晴”形容“潇湘渚”,显示景色的明丽;“云断”衬托“岣嵝岑”,突出远处景物的飘渺之感,各自表现出不同的情韵。
      以上四句写景,虽然摄取的是一些平常的景物,却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悠远的江南春景图。这些景物看起来像信手拈来,实则是作者感兴于其间的自然环境,是作者感情寄托的载体,并为后面的抒情作了较好的铺垫。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凝望远处渐渐飘逝的云雾,诗人浮想联翩:曾经风尘仆仆来江南巡视的舜帝如今在哪里呢?《水经注·湘江》有这样的记载:“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舜帝南游,最后死在九嶷山下,这虽是传说,但柳宗元一直把“兴尧舜孔孟之道”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认为尧舜是理想的贤君,如今自己正被贬到大舜殉职的地方,怎么不引发思古之幽情,怎么不渴望虞舜一样的圣君再世呢?这里我们可以想象柳宗元多么希望当朝皇帝宪宗李纯能够改弦易张,继承他父亲李诵的遗愿,改革政治,任贤用能,重新起用自己,实现“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大志。可是朝廷连连发出八司马不在宽赦之列的诏命,这就打破了他早日北归的希望。政治上的迫害,肉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使得原本年富力强的柳宗元成了“百病所集,痞结伏积。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销肌肉”(《寄许京兆孟容书》),身体已相当虚弱。的确是“世途非所任”啊!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远望南面郁郁苍苍的群峰,那是传说中虞舜“陟方而死”的九嶷山,诗人的心情十分沉重。生活在政治腐败、奸佞专权、忠良遭害的世道,自己只能空有对贤君的景慕啊!诗的最后两句融情于景,作者“处末世而思圣君”的愿望表现得更加强烈和突出,孤寂和幽愤的情感格外深沉。
      纵观全诗,这首诗最具特色的是作者把“潇湘”、“岣嵝”、“苍梧”这样一些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物描写与富有个性的幽怨情感的抒发相结合,情景交融,创造了优美而又高远的境界。

    展开显示全文


    赏析二朗读🎧

      唐代后期由于人烟稀少,蔡家机场一带的湘江东岸尚未开垦耕种,为一片平野。“晓莺啼远林”,进一步说明此片平野面积广阔,一片葱绿的草地。地势低平的湿地土壤中含氧低,不适林木生长,林木多分布平野边缘丘陵上,故曰“远林”。

      “潇湘渚”即巴洲滩,诗人清晨泛舟而下,首先到达巴洲滩。此时已早晨七八点钟,一个大好晴天,适宜诗人深入民间访问,考察风土民情。“云断岣嵝岑”,岣嵝岑,乃指“衡山”,它的最高峰为祝融峰。此句意含诗人北望长安,视线被“衡山”所挡。这是诗人曲折表达受迫害的贬谪心情。古史相传,大禹曾驱车到洞庭以南考察水情,禹是传说中的上古圣人之一。此句暗指唐宪宗效法先圣尧舜治理天下。“世途非所任” ,应从积极方面去理解,反映诗人一心报国无门,被贬南荒之地,时刻思念重返朝廷,效忠君皇,为国为民尽自己一份历史责任而不可能,诗人多么盼望皇帝召其北归。诗的最后两句切题,舜帝南巡野死九嶷。诗人一向以邀尧舜为师,表明自己的历史责任感。中国历史上不少志士仁人都具备此种历史责任感,所以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脊梁。这两句诗实写苍梧,即九嶷山,暗指舜帝的英明,借喻唐宪宗以兴尧舜之风为己任,能召回永贞革新志士重返朝廷,效忠皇帝,实现政治革新。这仅仅是诗人的主观愿望,此句蕴含诗人多少相思泪!

      柳宗元26岁中博学鸿词科,步入仕途,“超取显美”,任礼部员外郎,虽是六品京官,却有资格参加早朝议事。现在身处逆境,成了被禁锢的囚徒,他在零陵深入民间访贫问苦,这是一般被贬斥的朝官不可能自觉做到的。所以只有把握柳宗元政治革新的进步思想本质,才能理解诗人在元和四年春深入民间之举的缘由。“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诗的落脚点在一个“阴”字上,其实还是空望一场,但又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爱民的激情,这是历史上进步文人的共同心态。

      这是首次发现柳宗元贬永十年,第一次写于今冷水滩区管辖地域的诗,为研究柳宗元政治革新思想的人民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初步认定《零陵春望》写于元和四年春。此时柳的姨父崔敏已任永州刺史,有了保护伞,所以他的行动较前自由一些,因此盼望回长安的心情更急切。这一时期柳宗元写了一些信向长安亲友求助,设法返回朝廷,这是诗人写《零陵春望》的内心企图。由于唐宪宗及保守派对柳的歧视,致使柳宗元贬永十年不得被召回供职,反而贬到岭南柳州而客死任所。柳宗元一生仕途多舛,报国无门,这是中国历史上许多进步人士的共同命运!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