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显示全文
﹀
前两句写诗人早行经过高登桥与朝涉河。“高登桥下水汤汤,朝涉河边露气凉。”从这两句来看,可见诗人行之早。“汤汤”用词是极为恰当的。后一句写到清凉的露气,前面写到“朝涉河”,前后贯通一体,使人满心欢悦。这类遣词用语微细之处,乍看似妙手偶得,不甚经意,却表现出诗人的艺术素养。这里面包含着高超的语言技巧,却又使人读来不觉,此正大家手笔。
后两句写诗人经淇园的竹园所感受到春夜的清气。“行过淇园天未晓”及前二句均写诗人早行经过的三个地方,皆为平列。“一痕残月杏花香”,既写早行所见,又描绘出此刻特有的景色。颇有画意。前面流水汤汤,写听觉;露气清凉,写触觉;这两句,写视觉和嗅觉。天边,残月一痕;眼前,杏花满枝;耳边,流水汤汤;肤上,凉露清清;鼻中,花香沁人。在朦胧的晨光和露气中,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读者仿佛能够感到,画面上满纸的水墨还湿漉漉的没有干。
这一首短短七绝中,调动眼、耳、身、鼻多种感官,描绘了一个清新宜人、幽美可喜的环境,令人神往。小诗写得这样浑然天成,似信手拈来,清俊自然,别有韵致。
展开显示全文
﹀
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伤心莫语,记那日旗亭,水嬉散尽,中酒阻风去。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