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凤邻铜雀,漳(zhāng)河望邺城。
  • 金凤:台榭名,疑为“金虎台”之误。 漳河:浊漳河,在当时河北道相州邺城北面。
  • 金凤台紧挨着铜雀台,邺城面对着浊漳河。
  • 君王无处所,台榭(xiè)若平生。
  • 君王:指曹操,曹操曾受封魏王,死后追为武帝。 台榭:土高者为台,有木者为榭。 平生:往常。
  • 君王已死,现在没有地方可寻了,而这里的亭台楼榭却依旧是那个样子。
  • 舞席纷何就,歌梁俨(yǎn)未倾。
  • 何就:能成什么事?也就是有什么用处的意思。 歌梁:这里实指舞庭。 俨然:庄严的样子。
  • 当年的歌舞席和那未倾倒的歌梁还有什么用呢?
  • 西陵松槚(jiǎ)冷,谁见绮(qǐ)罗情。
  • 西陵:指曹操的墓地。 松槚:松树与槚树,这两种树常栽植于墓前。 绮罗:指华贵的丝织品或丝绸衣服。代指铜雀妓。
  • 西陵里的松树槚树那样苍冷,谁明了铜雀妓的愁情?
  • 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
  • :铜雀妓自称的谦词。 深宫:指铜雀台。 层城:指深宫。 九重:九层,形容宫殿之深邃。
  • 我本是铜雀合上的乐妓,幽闭在一层又一层的深宫中。
  • 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
  • 君王死了欢爱已尽,现在为谁打扮为谁歌舞呢?
  • 锦衾(qīn)不复襞(bì),罗衣谁再缝。
  • 锦衾:锦缎的被子。 :折叠。 罗衣:指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
  • 锦缎的被子懒得再叠,绫罗的衣服也不再缝制了。
  • 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
  • 高台:指铜雀台。 青松:苍翠的松树,此处指坟地。
  • 由这高高的铜雀台上望西陵,不由得使人对着墓前的青松流下了泪水。

  •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作者曾由洛阳去冀州游玩,途径铜雀台,见陈迹而顿生盛衰之感,于是创作了《铜雀妓二首》。

    展开显示全文


      《铜雀妓》是乐府诗题名,也叫《铜雀台》。铜雀原名榭台,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公元210年(建安十五年)曹操建造,台上有铜铸大雀。《铜雀妓》诗,多是凭吊怀古或咏史之作。据《邺都故事》记载,曹操命其子将其葬在邺之西岗;妾妓都住在铜雀台上,早晚设酒食祭奠,每月初一、十五在灵帐前奏乐祭礼;诸子也经常登台瞻望西陵墓田。

      王勃的《铜雀妓二首》是“裁乐府以入律”的。这两首五言律诗都描写歌妓的凄苦生活和悲惨命运的。在其中,诗人对终身被幽禁于深宫的歌妓的不幸生活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不平。

      第二首开头“妾本深宫妓,层城闭九重”,是以歌妓的口吻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使沉郁悲凉的气氛一开始就笼罩了全篇。据史书记载,铜雀台很高,上有宫房一百二十间,歌妓们被关闭在重重宫门之中。这里的“闭”字表现出了深宫里歌妓没有自由的痛苦。颔联“君王欢爱尽,歌舞为谁容”,进一步描写歌妓内心的孤寂。

      她们本来是用自己的姿色、技艺娱乐君王,博取君王的欢心的。而此时就连这样的机会也已经结束了。曹操死了,还为谁歌舞,为谁修饰容貌呢!然而她们仍然得按照曹操的遗命,“每月十五,辄向帐前作妓乐”,为曹操的“魂灵”歌舞。这更可悲。君王就连死后都操纵着她们的命运,她们唯有终老宫中,永不得见天日,其中悲苦可想而知。颈联“锦衾不复襞,罗衣谁再缝”,是写歌妓没有任何希冀,在死寂绝望的心情中,心灰意懒,华贵的铺盖没人再折叠,绫罗的衣裙也不想再缝制,“谁再缝”的“谁”字用得好,以疑问代词代替否定词与上句的“不”字相对,含意双关而有力。“谁”实为“人人”,说明有这样命运的人很多失去自由,没有欢乐没有理想,虽生犹死。尾联“高台西北望,流涕向青松”,承上联之意而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恨绵绵,歌妓在那高入云霄的铜雀台上放眼远眺,只看到西陵苍松翠柏,不觉凄然泪下。

      诗人写《铜雀妓》诗,是为了以古喻今,针对当时幽深的宫廷生活有感而发的,通过生动的形象抒发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借曹事以讽唐,“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不同于一般的凭吊怀古诗,对于史事不着力显微阐幽,而能别寓兴意;不采取直抒胸臆或议论,而以歌妓的口吻自叹自哀,真情实感,分外动人。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