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
  • 白马:白马津,在今河南滑县。
  • 将军从白马津出发,张展旌旗跨渡黄河。
  • 箫鼓聒(guō)川岳,沧溟(míng)涌涛波。
  • 箫鼓声震动川岳,气势壮大如海上涌起的波涛。
  • 武安有振瓦,易水无寒歌。
  • 武安有振瓦:这里运用的是典故。 《史记》中记载:秦国伐魏,赵王令赵奢救魏,秦军驻军在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震。武安,在今河北武安。 易水无寒歌:这里运用荆轲的事。荆轲刺秦之前,与高渐离慷慨悲歌,高为之送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武安县有战事,战事浩大,把武安县的屋瓦全都震落了,但战场上兵士气势昂扬,没有慷慨的悲歌。
  • 铁骑若雪山,饮流涸(hé)(hū)(tuó)
  • 滹沱:河名。在河北西南部,为子牙河的北源。
  • 铁骑如若是在雪山上行走,那马饮的水之多,能让滹沱河的水全部干涸。
  • 扬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
  • 月窟:月生之处,最西边。 略朝那:略,取的意思。朝那,是古代的城市名,旧址在今宁夏固原。
  • 战争在最西部的月窟发起,后来又转战到朝那。
  • 倚剑登燕然,边烽列嵯(cuó)(é)
  • 燕然:燕然山,在今内蒙古境内。
  • 倚剑登上燕然山,那里边峰嵯峨,战争频繁。
  • 萧条万里外,耕作五原多。
  • 五原:郡县名。治所在今陕西定边。
  • 万里之外十分萧条,唯有五原的耕作多。
  • 一扫清大漠,包虎戢(jí)金戈。
  • :收藏兵器。
  • 希望能够一扫大漠对中原的威胁,能以武力制伏大漠的胡虏。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王琦注:题始于(南朝)梁费昶,其辞曰:“白马今虽发,黄河结冰凘”云云,太白盖拟之。按:白马,古渡口名,一名白马津。在河南省滑县。

    展开显示全文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展开显示全文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同大海波涛,屋瓦为之震动,将士士气高涨,歌声嘹亮。“铁骑”二句写军队之众多。“扬兵”二句写略地之广阔。“倚剑”以下为第二段。写战胜后的局面。“倚剑”二句写战胜勒功,烽燧戒备森严。“萧条”二句写边地和平景象。末二句写扫清边患后,收兵束甲,不再用兵。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