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胥:伍子胥。(2)税驾:解驾,休息。(3)唳:鸣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展开显示全文
﹀
此首用史实、典故更加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价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如果说前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用典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与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
《行路难三首》为李白辞官之初述怀之作,要为表白辞官理由和怀才不遇的悲愤。怀才不遇是李白抒情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但前期的这类作品缺乏社会内容,不过是恃才使气和表达功名未遂的苦闷而已。此诗中这种抒情发生了根本变化,诗人把自己的怀才不遇直接归咎于宫廷的黑暗与腐败,因而具有了政治抒情的性质,这正是两年待诏翰林的丰收硕果;再则,这种抒情还反映出诗人思想上无法解决的矛盾——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正是这种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作品气象非凡,读之有排山倒海之势。
展开显示全文
﹀
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展开显示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