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三首其三) 李白 ⌹译文对照同步注释
  • 有耳莫洗颍(yǐng)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jué)
  • 不要学许由用颍水洗耳,不要学伯夷和叔齐隐居收养采薇而食。
  •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 在世上活着贵在韬光养晦,为什么要隐居清高自比云月?
  •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yǔn)身。
  • 我看自古以来的贤达之人,功绩告成之后不自行隐退都死于非命。
  • 子胥(xū)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 子胥:伍子胥。
  • 伍子胥被吴王弃于吴江之上,屈原最终抱石自沉汨罗江中。
  •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 税驾:解驾,休息。
  • 陆机如此雄才大略也无法自保,李斯以自己悲惨的结局为苦。
  • 华亭鹤唳(lì)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 :鸣
  • (陆机)是否还能听见华亭的别墅间的鹤唳?(李斯)是否还能在上蔡东门牵鹰打猎?
  •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 你不知道吴中的张翰是个旷达之人,因见秋风起而想起江东故都。
  •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 生时有一杯酒就应尽情欢乐,何须在意身后千年的虚名?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1)子胥:伍子胥。(2)税驾:解驾,休息。(3):鸣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行路难》组诗。

    展开显示全文


      此首用史实、典故更加频繁,但不是自比古人,而是通过对古人的评价表达出至为复杂的心情。如果说前首用典主要是揭露宫廷的腐败,此首用典则在揭露宫廷政治的黑暗与险恶,两方面都是诗人在长安宫廷的切身感受,也是他不得不辞官的理由。
      《行路难三首》为李白辞官之初述怀之作,要为表白辞官理由和怀才不遇的悲愤。怀才不遇是李白抒情诗中最常见的主题,但前期的这类作品缺乏社会内容,不过是恃才使气和表达功名未遂的苦闷而已。此诗中这种抒情发生了根本变化,诗人把自己的怀才不遇直接归咎于宫廷的黑暗与腐败,因而具有了政治抒情的性质,这正是两年待诏翰林的丰收硕果;再则,这种抒情还反映出诗人思想上无法解决的矛盾——既不愿同流合污,又不愿独善一身——正是这种矛盾所激起的感情波涛使作品气象非凡,读之有排山倒海之势。

    展开显示全文


      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展开显示全文

    诗词荐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