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穿山甲。又名龙鲤、石鲮鱼。《楚辞·天问》“鯪鱼何所” 汉 王逸 注:“一云鯪鱼,鯪鲤也,有四足,出南方。”《魏书·高祐传》:“ 高宗 末, 兗州 东郡 吏获一异兽,献之京师,时人咸无识者,詔以问 祐 。
祐 曰:‘此是 三吴 所出,厥名鯪鲤,餘域率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一·鲮鲤》:“其形肖鲤,穴陵而居,故曰鯪鲤,而俗称为穿山甲。 郭璞 赋谓之龙鲤。《临海水土记》云:‘尾刺如三角菱,故谓石鯪。’”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介语·鲮鲤》:“鯪鲤,似鲤有四足,能陆能水,其鳞坚利如铁,黑色,絶有气力,能穿山而行,一名穿山甲。”
单字详解:- 鲮(líng):1.〔~鱼〕a.体侧扁,口小,有两对须,肉味鲜美,亦称“土鲮鱼”;b.古代传说中人面鱼身的人鱼,亦作“陵鱼”;c.古代传说中腹背有刺,能够吞舟的大鱼。 2. 〔~鲤〕哺乳动物,全身有角质鳞片,无牙齿,吃蚂蚁。鳞片可入药。俗称“穿山甲”。 3. (鯪)
- 鲤(lǐ):1.〔~鱼〕体侧扁,嘴边有长短触须各一对,肉可食。 2. 〔~庭〕指受父训之处,亦借指父训。 3. 书信的代称,因中国唐代传递的书信以尺素结成双鲤鱼形。
英文翻译:scaly ant-eater; pangolin (Manis pentadactyl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