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án
kou
📢
基本解释:
  • 戏曲演员演出时所戴的假胡子。
详细解释:
  • 也称口面。传统戏曲演员扮演脚色时所戴假须。因身分、性格不同而种类各异。

    《北京晚报》1983.2.25:“趟马时他右手绕马鞭,左右甩鞭,勒马,两层水袖不散,髯口(胡子)不乱。”《人民文学》1982年第4期:“怎么不戴髯口就上去啦。”《新民晚报》1968.8.7:“戴上了 黑三 髯口,会影响他引吭高歌吗?”

单字详解:
  • 髯(rán)1.两腮的胡子,亦泛指胡子:美~。虬~。白发苍~。~口(演戏用的假胡子。“口”读轻声)。  
百科释义:戏曲舞台上,生、净、末、丑各行角色所戴的髯口,又称“口面”,是代表人物面部的两腮和颏下部分生长的胡须的象征物。髯口,戏曲中各式假须的统称。又称“口面”、“髭口”。用牦牛毛或人发制成。从山西明应王殿元代戏曲壁画(见彩图)来看,早期的髯口似用细绳所拴,三绺髯、满髯都较短,紧贴面颊,接近写实。后来改用铜丝作挂钩,趋向夸张、装饰,式样上也逐渐丰富。髯口的改进,同演员注意利用髯口做种种身段动作以刻画人物的情绪、性格有关,并由此而形成“髯口功”。各式髯口的色彩,一般有黑、灰(称为“黪”、“苍”或“花”)、白三种,以区别角色的年龄。少数形貌怪异或性格暴烈的人物及神怪,也有戴红髯、紫髯、蓝髯、黑红二色髯的。髯口的式样很多,其中短髯的式样又比长髯丰富。英文翻译:artificial beard worn by Chinese opera 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