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ā
kǎo
lǎo
ér
📢
基本解释:
  • 宋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
详细解释:
  • 宋 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

    《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来到房子内, 吴二舅 与 来昭 正掛着花栲栳儿,发卖紬绢、绒线、丝棉。”

单字详解:
  • 花(huā)1.植物的繁殖器官,典型的由“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组成,有各种形状和颜色,一般长得很美丽,有的有香味,凋谢后结成果实。  2. 供观赏的植物:~木。~草。~匠。~事(游春看花等事)。  3. 形状像花的东西:雪~。浪~。钢~。火~。棉~(棉的絮亦称花)。礼~(烟火)。挂~(指战斗中受伤)。  4. 用花装饰的:~圈(quān )。~篮。~灯。~车。  5. 具有条纹或图形的,不只一种颜色的:~样。~边。~~绿绿。印~。  6. 指“痘”:天~(一种急性传染病)。  7. 混杂的,不单纯的:~猫。~白头发。  8. 虚伪的,用来迷惑人的:~言巧语。  9. 表面好看,没有实效的:打~拳。~架子。  10. 模糊不清:头昏眼~。  11. 喻事业的精华:体育之~。  12. 喻女子:姊妹~。  13. 用掉:~钱。  14. 名目繁复的:~名册(人员名册)。  15. 犒赏的钱或物:~红。  16. 某些细嫩的东西:蚕~。鱼~。  17. 指妓女或与妓女有关的:~娘(妓女)。~魁。  18. 〔~甲〕指六十岁,如“年逾~~。”  19. 姓。  
  • 栲(kǎo)1.〔~栳〕a.一种用竹子或柳条编的盛东西的器具,形状像斗,亦称“笆斗”;b.夸张地形容人或某些动物的头部。  2. 常绿乔木,叶长圆状披针形,果实球形,有短刺。木材坚硬,可做船橹、轮轴等。树皮含鞣酸,可制拷胶,又可制染料。  
  • 栳(lǎo)1.〔栲~〕见“栲”。  
  • 儿(ér)1.小孩子:~戏。  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  3. 男孩子:~子。生~育女。  4. 雄性的马:~马。  
百科释义:花栲栳儿,是汉语词汇,是宋时绒线铺挂在门前作幌子用的东西。英文翻译:Castanopsis farges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