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ào
📢
基本解释:
  1. 陷于烂泥。
  2. 不清洁,不整洁。
详细解释:
  1. 陷于烂泥。

    《荀子·修身》:“行而供冀,非渍淖也。” 杨倞 注:“凡行自常恭敬,非谓渍於泥淖也。人在泥淖中则兢兢然。”

  2. 不清洁,不整洁。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其不爽洁、烦污曰渍淖。”

单字详解:
  • 渍(zì)1.浸,沤:浸~。淹~。~麻。  2. 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  3. 染,沾染:~染。渐~。  4. 地面的积水:~水。~涝。  
  • 淖(nào)1.烂泥,泥沼:泥~。污~。~泞(泥泞)。  2. 〔~尔〕蒙语,湖泊,如:“罗布~~”(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 柔和。  
百科释义:渍淖是汉语词汇,读音是zì nào ,意思是陷于烂泥,不清洁,不整洁。英文翻译:Dirty m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