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温暾"是一个多音词,有2个读音:
[ wēn tūn ]
  1. (液体)不冷不热。
  2. (言谈、文辞等)不爽利,不着边际。
[ wēn tun ]
  • wēn tūn的又音。义同“温暾wēn tūn”。
详细解释:
  1. 亦作“ 温燉 ”。微暖;不冷不热。

    唐 王建 《宫词》之四八:“新晴草色緑温暾,山雪初消 滻水 浑。” 唐 白居易 《别毡帐火炉》诗:“婉软蛰鳞苏,温燉冻肌活。” 沙汀 《困兽记》二七:“天空也似乎因为这一群不幸者而变色了,忽然阴云四合,掩蔽了正当中天的温暾的太阳。”

  2. 不爽利。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性温暾,寡言笑,偶一雅謔,举座絶倒。”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即使还写,也许不过是温暾之谈,两可之论,也即所谓执中之说,公允之言,其实等于不写而已。”

单字详解:
  • 温(wēn)1.不冷不热:~带。保~。降~。~泉。~和。~床。  2. 性情柔和:~柔。~存(抚慰体贴)。~情。~顺。~静。~良。~文尔雅。  3. 稍微加热:把酒~一下。  4. 复习:~习。~故而知新。  5. 古同“瘟”。  6. 姓。  
  • 暾(tūn)1.〔~~〕形容日光明亮温暖,亦用以形容火光炽盛。  2. 刚升起的太阳:朝(zhāo )~。  
英文翻译:Wen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