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众民,人民。
《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 季氏 得民众久矣。”《史记·龟策列传》:“诸侯宾服,民众殷喜。”《英烈传》第三五回:“今 苏 湖 一带地方,民众肥饶。” 孙中山 《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人民众多。
《穀梁传·隐公七年》:“民众城小则益城。”
单字详解:- 民(mín):1.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 2. 指人或人群:居~。~族。 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 4. 某族的人:汉~。回~。 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 6. 非军事的:~品。~航。 7. 同“苠”。
- 众(zhòng):1.许多:与“寡”相对:~人。~多。~矢之的。芸芸~生。 2. 许多人:大~。群~。民~。~口铄金。~目睽睽。~叛亲离。~擎易举。
百科释义:民众,读mín zhòng,意思是,1人民,群众。2人民众多。3民众镇,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下辖的一个镇。民众是人民概念中一个子概念,集体名词。民众选举权是人民主权核心内容。民众又称百姓,在君主制社会是受压迫,被统治大众人群,在民主制社会,民众是参加政治活动重要人群,民众是在人民范围分离出民主部分,即人民大众。民众拥有有决定民主权力。官天下社会不存在有选举权的民众,只有受压迫没有选举权百姓,如失地农民丶失业工人。民主化初期社会也存在这种现象。民众是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
英文翻译:masses; the people; populace
- 恐怖分子的炸弹攻击,不知使多少无辜民众肝脑涂地。
- 灾难发生后,数以万计的民众及时受到了救济。
- 孙中山先生曾提出“唤起民众”的口号。
- 地方戏有地方特点,合乎当地民众的口味。
- 国家调拨大量物资帮助受灾民众渡过难关。
- 政府束手无策,民众只好自求多福。
- 他们这种错误行动,是自绝于广大民众,一定会遭到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对,到头来必将落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暴行,民众怒发冲冠,奋起反抗。
- 政策一变再变,让民众感到无所适从。
- 民主改革一定要循序渐进,才不会让民众一时无法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