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天冷时不再叫或叫声低微的蝉:~凄切。噤若~。
- 蝉的一种,身体小,黑色,有黄绿色的斑点,翅膀透明。雄的有发音器,夏末秋初时在树上叫。
详细解释:蝉的一种。又称寒螿、寒蜩。较一般蝉为小,青赤色。
《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郑玄 注:“寒蝉,寒蜩,谓蜺也。” 孔颖达 疏引 郭璞 云:“寒螿也,似蝉而小,青赤。”《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李善 注:“ 蔡邕 《月令章句》曰:‘寒蝉应阴而鸣,鸣则天凉,故谓之寒蝉也。’”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每欲一述衷情卒卒未暇也辍直枢曹闲居无事甫得和泪渍墨以诗哭之凡一千字》:“身原飞退鷁,情比噪寒蝉。”
寒天的蝉。秋深天寒,蝉即不鸣,故常以遇事不敢讲话比作寒蝉。
《后汉书·党锢传·杜密》:“ 刘胜 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李贤 注:“谓寂默也。《楚词》曰:‘悲哉秋之为气也,蝉寂漠而无声。’” 宋一鸿 《和萝庵钝公诗》:“有教既无类,敢噤寒蝉口。”
古代妇女的面饰。因状如蝉,故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小星》:“向妆臺半贴寒蝉,挥玉管羞题冰蠒。”
单字详解:- 寒(hán):1.冷,与“暑”相对:~冬。~色。~衣。~冽。~带。~战。~噤。~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喧。~来暑往。唇亡齿~。 2. 害怕:~心。 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门。~伧。~舍。~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酸。~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 蝉(chán):1.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面有发声器,叫的声音很大:~联。~蜕。~韵(蝉鸣)。寒~。金~脱壳。 2. 古代的一种薄绸,薄如蝉翼:~纱。
英文翻译:fig. mournful sound; cicada in winter
- 在校长面前,李芳噤若寒蝉。
- 刚才还夸夸其谈,行家来了你就仗马寒蝉了。
- 我们噤若寒蝉地站着,眼看那条蛇逍遥自在地游来游去。
- 道不行则隐,莫怪我噤若寒蝉,不谈国事。
- 有时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却只是怯懦而噤若寒蝉。
- 平日高谈阔论,但该他们说话时,却又噤若寒蝉。
- 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 母亲只用眼角一瞄,我们马上闭紧嘴巴,噤若寒蝉。
- 我就是了解祸从口出的道理,所以才噤若寒蝉。
- 冠以爱国之名,反对派随之噤若寒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