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 拟声词。
  2. 摇桨声。
  3. 孩子学话的声音。哑(yā)。
详细解释:
  1. 象声词。多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

    唐 李贺 《美人梳头歌》:“轆轤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唐 韩偓 《南浦》诗:“应是 石城 艇子来,两桨咿哑过花坞。”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听长笛一声何处发,歌欸乃,櫓咿哑。” 元 马熙 《和韵》:“桑麻莽苍接平野,机杼咿哑闻隔墙。”

  2. 象声词。管弦声。

    清 陈维崧 《东风齐着力·田家》词:“丛祠畔,丝管咿哑。”

  3. 象声词。小儿学语或低哭声。

    宋 苏轼 《中秋见月和子由》:“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惟 楚老 ( 苏軾 孙)。” 郭沫若 《女神·暗夜》:“儿子不住地咿咿哑哑地哀啼。”

单字详解:
  • 咿(yī)1.〔~唔〕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2. 〔~哑(yǎ ㄧㄚˇ)〕a.象声词,小孩学话的声音;b.象声词,摇桨的声音。均亦作“咿呀”。  
  • 哑(yā)1.〔咿~〕见“咿”。  
百科释义:【词语】咿哑【拼音】yī yā通常形容小孩子才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比如:咿呀学语。英文翻译:squ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