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báo
📢
基本解释:
  • 简称雹。在发展很盛的积雨云中,气流强烈上升,温度在0℃以下但尚未冻结的小水滴碰撞冰晶,冻结成小冰球(小雹),小冰球下降后遇较强气流顶托,因反复升降而增大,落到地面称为雹。降雹时间一般不长,但破坏力很大。常见于夏季和春秋季。
详细解释:
  • 空中降下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伴同雷阵雨出现。又称做雹,或雹子。

    唐 韩愈 等《纳凉联句》:“仰惧失交泰,非时结冰雹。” 宋 苏辙 《雪中洞山黄檗二禅师相访》诗:“君不见,六月赤日起冰雹;又不见,腊月幽谷寒花开。” 清 沉用济 《黄河大风行》:“暝来打篷声腷膊,半为雨点半冰雹。” 老舍 《骆驼祥子》十八:“北方的暴雨是那么急,那么凉,有时候夹着核桃大的冰雹。”

单字详解:
  • 冰(bīng)1.水因冷凝结成的固体:~块。~凌。~箱。~窖。~雕。~封。~球。~镇。~释(像冰一样融化,喻嫌隙、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淇淋。  2. 结晶成固体,呈结晶形的:~糖。~晶石。  3. 使人感到寒冷:~手~脚。  4. 用冰贴近东西使其变凉:把汽水~上。  5. 洁白明彻:~绡。~心。~清玉洁。~肌玉骨(a.形容妇女的皮肤;b.形容梅花的高洁)。  
  • 雹(báo)1.空中水蒸气遇冷结成的冰粒或冰块,常在夏季随暴雨下降:冰~。~子。~灾。  
英文翻译:hail; hailstone
"冰雹"造句:更多 >
  1. 大雨夹带着冰雹,劈头盖脸地浇下来。
  2. 六月的天突然下起了冰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家无所适从。
  3. 鸡蛋大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了下来,打得老牛在地里乱跳,“哞哞”乱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