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指国家、机关、企业、团体(区别于“私人”):不能把~的东西据为己有。
词语构成:附加式
详细解释:犹公室。指诸侯王国。
《左传·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淮南子·人间训》:“ 田子方 见老马於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
指朝廷、国家或官府。
《汉书·食货志下》:“﹝商贾﹞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三国志·魏志·毛玠传》:“公家无经岁之储,百姓无安固之志,难以持久。” 宋 范仲淹 《上资政晏侍郎书》:“某尝辱不次之举,矧公家之事,何敢欺默。”《水浒传》第一○八回:“ 萧嘉穗 道:‘…… 萧某 见若干有抱负的英雄,不计生死,赴公家之难者,倘举事一有不当,那些全躯保妻子的,随而媒孽其短,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
指公卿之家。
《后汉书·樊宏传》:“ 重 性温厚,在法度,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
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等。
沙汀 《磁力》:“ 小数点 继续道:‘公家既然不管我们,校长连学校大门都不进,我们也只有自力更生了!’” 谢觉哉 《是你指示了我》:“副业产品,卖给公家,不受私商的高价诱骗。”
单字详解:- 公(gōng):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7. 雄性的:~母。~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9. 姓。
百科释义:与私人相区别,今指国家、机关、团体或代表公共利益的组织等。
英文翻译:public side; the public; the state
- 他私心太重,总想占公家的便宜。
- 他占了公家的便宜,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 外公家世代行医,不知为多少病人解除了病痛。
- 拿着公家的钱,到处游山玩水,美其名曰学习考察,这花样翻新的把戏骗得了谁?
- 他据有公家的电视机。
- 这是公家的事,我当然要一板一眼,没什么弹性可说。
- 他利用职务之便把公家财物窃为己有,最后受到了处分。
- 公家的事必须大家协力来做,单靠我一人是独木难支,就算我尽力而为,也难做得好。
- 我得郑重声明,此事完全与公家无涉。
- 你若把贪占公家便宜看作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