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亦作"竹垆"。
-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详细解释:亦作“ 竹罏 ”。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唐 杜甫 《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诗之一:“易简高人意,匡牀竹火炉。” 宋 韩驹 《夜与疏山清公对语因设果供戏成长句》:“竹罏篝火曲木牀,乌柏为烛枫脂香。”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熏坑》:“时当冬月,坑火初燃……所费无多。 江 南柴灶, 闽 楚 竹炉,所需不啻什百也。” 傅尃 《重游惠山》诗:“竹炉未改前番火,松石强如我辈顽。”
单字详解:- 竹(zhú):1.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4. 姓。
- 炉(lú):1.取暖、做饭或冶炼用的设备,种类很多,普通用煤火发热,有用煤气、电力的:~子。~火。锅~。熔~。~火纯青(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地)。 2. 古同“垆”,古代酒店前放置酒坛的炉形土墩,借指酒店。
百科释义:竹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zhú lú,基本意思是一种外壳为竹编、内安小钵、用以盛炭火取暖的用具。
英文翻译:Bamboo st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