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生澁 ”。指麻木干燥的感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今 唐 邓 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冯至 《无花果》诗:“我的诗也没有悦耳的声音,读起来,舌根都会感到生涩。”
不润滑。
宋 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之一:“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紈生涩画难亲。” 宋 苏辙 《和迟田舍杂诗》之二:“床鋭日益销,车辖转生澁。” 梁斌 《播火记》四九:“灾难像锈钝了的锉刀,生涩、迟钝地锯锉着人们的生命。”
不流畅;不纯熟。语本 唐 白居易 《答苏庶子月夜闻家僮奏乐见赠》诗:“不敢邀君无别意,弦生管涩未堪听。” 元 鲁贞 《题赵章泉诗后》:“用字生涩,鍊句强硬,使人读之激脣刺吻而无味,此 宋 末诗人之失。” 清 金农 《新弦曲》:“故琴今夕张新絃,弹者生澁声可怜。” 郑振铎 《离别》:“ 箴 的话声有些生涩,不如刚才的轻快了。”
谓生锈。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顽羊角靶尽尘缄,生涩了雪刃霜尖。”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那更这减银上因何不见生澁。” 元 郝经 《冤鐍叹》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气缠结埋阴霾。”
犹生疏。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书呵!相别日久,且是生澁。欲待不看,焉得一举成名。”
喻感情不和。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这两三年咱俩又起了生涩,撕破过面子。” 姚雪垠 《长夜》三五:“这样弄下去,不是要跟 马文德 闹生涩么?”
他生涩的举动,在在显出他的天真烂漫与少不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