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 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是一个复句式结构的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引经据典:-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单字详解:- 长(zhǎng):义未详
- 他(tā):1.称你、我以外的第三人,一般指男性,有时泛指,不分性别:~们(可包括男性和女性)。~杀。 2. 别的,另外的:~人。~日。~乡。~山之石,可以攻玉。其~。 3. 虚指:睡~一觉。
- 人(rén):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2.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3.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 威(wēi):1.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 2. 凭借力量或势力:~胁。~慑。
-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8. 姓。
- 灭(miè):1.火熄:熄~。 2. 消失,丧失:~口。~亡。不可磨~。~族(古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犯罪,株连他的父母兄弟妻子等亲属,都被一起杀掉)。 3. 淹没:~顶之灾。
- 自(zì):1.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 2. 从,由:~从。~古以来。 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 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己(jǐ):1.对别人称本身:自~。知~。反求诸~。推~及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2. 天干的第六位,用作顺序第六的代称。
- 志(zhì):1.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和高尚节操的人)。~学。 2. 记,记在心里:~喜。~哀。永~不忘。 3. 记号:标~。 4. 记载的文字:杂~。~怪(记载怪异的事)。 5. 称轻重,量长短、多少:~子。用碗~~。 6. 姓。
- 气(qì):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体。 2. 呼吸:没~了。~厥。~促。~息。一~呵成。 3.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候。~温。~象。 4. 鼻子闻到的味:~味。臭~。 5. 人的精神状态:~概。~节。~魄。~派。~馁。 6. 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我了。~恼。~盛(shèng )。忍~吞声。 7. 欺压:受~。 8.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功。~血。~虚。 9. 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湿~。 10. 景象:和~。~氛。~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