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谓从天到地无所不在。亦用以形容气势博大。语本《庄子·刻意》:“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 成玄英 疏:“下蟠薄於厚地,上際逮於玄天。”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卫灵公篇十七》:“豈如 雙峰 ( 饒泰 )所云‘蟠天際地,何待人弘’也哉?” 清 龚自珍 《京师春尽夕吴舍人》诗:“蟠天際地能幾時,萬恨沈埋向誰咎?”亦省作“ 蟠際 ”。 元 柳贯 《过大野泽》诗:“渟涵就深廣,蟠際渺西東。”
结构用法:- 蟠天际地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
- 例:清·龚自珍《京师春尽夕吴舍人》诗:“蟠天际地能几时,万恨沉埋向谁咎?”
引经据典:-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单字详解:- 蟠(pán):1.屈曲,环绕,盘伏:~蜿。~萦。~结。~踞(亦作“蟠据”)。~道。~龙。~螭纹(中国春秋战国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龙蛇组成)。~夔纹(中国殷和西周青铜器上纹饰之一,以盘曲的夔龙组成)。龙~虎踞。
- 天(tiān):1.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3. 气候:~气。~冷。 4. 季节,时节:冬~。 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8. 〔~干(ɡ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a.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b.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 际(jì):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无边无~。天~。春夏之~。 2. 彼此之间:校~互助。人~关系。 3. 时候:值此生死存亡之~。 4. 当,适逢其时:~此盛会。 5. 交接,接近:善于交~。 6. 遭遇(多指好的):遭~。~遇。 7. 中间,里边:胸~。脑~。
-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质。~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区。此~。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板。~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点。目的~。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境~。心~。 10. 底子:质~。
英文翻译:In the s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