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在李树下不整帽子,以避免偷李的嫌疑。比喻做容易引起怀疑的事。
结构用法:- 正冠李下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例:下官不能避溺山隅,而正冠李下,既贻疵辱,方致徽绳。 ◎《梁书·王僧孺传》
引经据典:-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单字详解:- 正(zhèng):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 )。~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 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 恰好:~好。~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 纯,不杂:~色。~宗。~统。纯~。 8. 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12. 姓。
- 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军。 3. 姓。
- 李(lǐ):1.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 2. 姓。 3. 古同“理”,古代法官的代称。
- 下(xià):1.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 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 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 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 6. 使降落:~半旗。~棋。 7. 进入:~海。 8. 投送:~书。 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 10. 谦辞:在~。~官。 11. 颁布:~令。 12. 攻克:攻~。 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 14. 用,投入精力:~工夫。 15. 退让:争执不~。 16. 做出判断:~结论。 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 18. 用在名词后边(a.表示在里面,如“心~”、“言~”;b.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 19. 用在动词后边(a.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b.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c.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 20. 少于:不~二百人。 21. 动物生产:鸡~蛋。
英文翻译:Right and w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