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 刻骨铭心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多含褒义;比喻极为感激;有时也比喻仇恨极深。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刻骨铭心”和“念念不忘”;都有“记在心上;永志不忘”的意思。但“刻骨铭心”偏重在形容感受;“念念不忘”则偏重在“念念”。“念念不忘”还含有“要实现某一愿望”;“办好某一件事”的意思。
- 例: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正音辨形:- 刻;不能读作“kē”;骨;不能读作“ɡú”。
- 刻;不能写作“克”;铭;不能写作“名”或“明”。
引经据典:-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单字详解:- 刻(kè):1.雕,用刀子挖:~本(雕版印成的书本)。~石。~字。~板。~舟求剑。 2.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 3. 时间:此~。即~。顷~(极短时间)。时~。~不容缓。 4. 形容程度极深:深~。~意。~骨(感受深切入骨)。~苦。 5. 不厚道:~毒。~薄。尖~。苛~。 6. 同“克”。
- 骨(gǔ):1.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头。~胳(全身骨头的总称)。~节。~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干(gàn)。 2. 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扇~。 3. 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 4. 指人的品质、气概:侠~。~气。
- 铭(míng):1.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 2. 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永志不忘:~记。~心。~骨。~诸肺腑(喻永记)。 3. 中国古代用于铭刻的文字逐步形成的一种文体,如《文心雕龙》有《铭箴》篇。
- 心(xīn):1.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包。~律。~衰。~悸。 2. 中央,枢纽,主要的:~腹。中~。 3. 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理。~曲。~魄。~地。~扉。衷~。~旷神怡。人~惟危。
英文翻译:be engraved in the bones and imprinted on the heart; remember with gratitude constantly and forever
- 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令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都刻骨铭心。
- 父母亲的教养之恩,刻骨铭心,我永志不忘。
- 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
- 这本书中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 绡纵即逝可以持续天长地久,海枯石烂仍可以刻骨铭心。
- 小时候下河游泳不慎溺水那件事是我童年生活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 那个晚上是我一辈子都刻骨铭心的。
- 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 您说的这番道理,实在让人刻骨铭心。
- 南京大屠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都是刻骨铭心的痛,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段悲伤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