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比喻幼稚无知的言论。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曹书》:“如 子虚 亡是公 相與問答,皆賦矣。而 統 謂之叙,此與兒童之見何異。” 明 方孝孺 《读三略》:“其愚陋無識特兒童之見耳。”
结构用法:- 儿童之见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作宾语;指无知
- 例:明·方孝孺《读三略》:“其愚陋无识特儿童之见耳。”
引经据典:- 宋·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单字详解:- 儿(ér):1.小孩子:~戏。 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 3. 男孩子:~子。生~育女。 4. 雄性的马:~马。
- 童(tóng):1.小孩子:儿~。~工。~谣。~话。~心。~趣。~真。 2.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书~儿。 3. 没有结婚的:~男。~女。~贞。 4. 未长成的:~牛(没长角的小牛)。 5. 秃:~山。头~(喻人秃顶,如“~~齿豁”)。 6. 古同“瞳”,瞳孔。 7. 姓。
- 之(zhī):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 见(jiàn):1.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英文翻译:Children's 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