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假:借;济:帮助。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结构用法:- 假公济私是一个连动式结构的成语。含有贬义。表示利用职务和权力的方便来谋得个人的权利。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例:(1)与假公济私的不良作风进行坚决的斗争。(2)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人太多了。
正音辨形:- 假;不能读作“jià”;济;不能读作“jǐ”。
- 济;不能写作“挤”。
引经据典:- 《汉书·杜业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单字详解:- 假(jiǎ):1.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 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 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 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 公(gōng):1.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 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 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 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 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 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 7. 雄性的:~母。~畜。 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 9. 姓。
- 济(jì):1.渡,过河:同舟共~。 2.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世。救~。赈~。周~。接~。 3. 补益:无~于事。
- 私(sī):1.个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人。~有。~见。~仇。~情。~营。~欲。 2. 不公开的,秘密而又不合法的:~自。~刑。~货。走~。~生子。 3. 暗地里:~议。~奔。隐~。窃窃~语。
英文翻译:official authority used for private interests (idiom); to attain private ends by abusing public position
- 有些干部假公济私,专门肥自己的腰包。
- 有些领导利用职权大开方便之门,假公济私,让国家蒙受巨大的损失。
- 与假公济私的不良作风进行坚决的斗争。
- 战乱中的北宋是一个黑暗的时代,官员们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而黎民百姓食不果腹,苦不堪言。
- 在整个赈灾行动中,竟然有人假公济私,真是可恶。
- 想不到他会假公济私,将募款纳入私囊。
-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是不允许假公济私的不正之风出现的。
- 现在那些招摇撞骗,假公济私的人太多了。
- 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原来是厂裡面的人假公济私,监守自盗。
- 长久以来,他假公济私,不知侵吞多少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