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结构用法:- 三寸不烂之舌是一个偏正式结构的成语。作宾语;比喻能说会道,善于应付的嘴
- 例:小生必须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引经据典:-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单字详解:- 三(sān):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 寸(cùn):1.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尺的十分之一:尺~。 2. 短小:~土。~阴(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心。~步难行。 3. 姓。
- 不(bù):1.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 烂(làn):1.因过熟而变得松软:~糊。煮~。 2. 程度极深:台词背得~熟。 3. 东西腐坏:腐~。 4. 灼伤:焦头~额。 5. 崩溃,败坏:敌人一天天~下去。 6. 破碎:破~。~纸。 7. 头绪杂乱:~摊子。 8. 明,有光彩:~银枪。~漫。
- 之(zhī):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 舌(shé):1.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 2.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 3.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 4. 铃或释中的锤。 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
英文翻译:a glip tongue; smooth talk
- 一个有着三寸不烂之舌和飞毛腿的普通人。
- 对方那么难缠,你都能说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烂之舌。
-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很容易就能虏走芳心。
- 汤姆会用他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约翰放弃他的疯狂计划。
- 他有三寸不烂之舌,几乎没人能把他驳倒。
- 他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到处搬弄是非,搞得整个科室都不团结。
- 你放心!凭我三寸不烂之舌,一定说服他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