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哺:口中含的食物。洗一次头与吃一顿饭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形容为延揽贤才而忙碌
结构用法:-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是一个复句式结构的成语。作宾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引经据典:-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单字详解:- 一(yī):1.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2. 纯;专:专~。~心~意。 3. 全;满:~生。~地水。 4. 相同:~样。颜色不~。 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7. 乃;竞:~至于此。 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9. 或者:~胜~负。 10. 初次:~见如故。 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 沐(mù):1.洗头发:~浴。栉风~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 2. 润泽,或受润泽:~恩。 3. 古代官员休假:~日。休~。 4. 整治:助之~椁。 5. 米汁。 6. 姓。
- 三(sān):1.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 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 捉(zhuō):1.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 2.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
- 发(fà):1.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 饭(fàn):1.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 2.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菜。~馆。~量。酒囊~袋。 3. 吃饭,或给人饭吃:“~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 喂牲畜:~牛。
- 吐(tǔ):1.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 3. 说出:~话。一~为快。
- 哺(bǔ):1.喂不会取食的幼儿:~乳。~养。~育。 2. 口里含着的食物:“一饭三吐~”。
西周时期,周成王继承父亲的遗志,分封诸侯,他封伯禽为鲁侯,周公向兄弟伯禽祝贺,说:“你以前是鲁国的有名能士,你到任后不要忘记你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现今成王的叔叔。你要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爱惜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