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
- 理:治理;擿伏:揭发隐秘的坏事。伸雪冤屈,揭发隐秘的坏事
结构用法:- 理冤擿伏是一个联合式结构的成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引经据典:- 明·徐渭《女状元》第四出:“这三起事都问得绝妙,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
单字详解:- 理(lǐ):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 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性。~智。~论。~喻。~解。~想。道~。~直气壮。 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科,数~化。~疗。 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总~。 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睬。答~。 6. 古代指狱官、法官。 7. 姓。
- 冤(yuān):1.屈枉,无故受到指责或处分:~枉。~屈。~案。~狱。~愤。伸~。鸣~叫屈。 2. 仇恨:~头。~家。~孽。 3. 欺骗:不许~人。 4. 吃亏,上当:~大头。花~钱。
- 擿(tī):1.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巢探卵,弹射飞鸟。” 2.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抉细微,吹毛求瑕。” 3.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永令发去。” 4. 揭发:发奸~伏(揭露隐秘罪恶)。 5. 搜索。 6. 探。 7. 剖开;分。 8. 捶。
- 伏(fú):1.趴,脸向下,体前屈:~卧。~案读书。 2. 低下去:此起彼~。 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法。~输。~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4. 使屈服:降~。降龙~虎。 5. 隐藏:~兵。埋~。 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日。~旱。~暑。~天。 7. 姓。